新生兒各階段能力指標
來源:互聯網 發布時間:2008-09-04 09:09:45
為人父母是天大的喜事。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這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但成為爸爸或是媽媽的同時也意味
著面臨巨大的挑戰。當你的生命中出現了新的小生命,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將會變得和過去完全得不同。請問,你準備好了嗎?
新生兒 = 胎兒?
很多父母都認為新生兒和比如四個月大的寶寶可能看上去僅僅是大小上的區別。但其實我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嬰兒和其他動物的寶寶不同,他們無法在出生的時候就變得成熟。我們的寶寶可能更像是胎兒而不是嬰兒。小馬在它生下來的第一天就能夠站立甚至是奔跑,這是因為它們必須做到,否則它們都無法生存。但我們人類要生存下來并不是靠奔跑,我們需要發達的頭腦和智慧。我們的寶寶其實是提早降臨到這個世界,因為他們的頭部太大了,大到不能再待在媽媽的肚子里了,所以在頭部還未完全發育成熟之前,就不得不先出來。所以,從很多方面來說,三個月大的寶寶還只能被看作是胎兒。
Harvey Karp博士,美國著名的兒科大夫,30多年從業經驗,他把嬰兒出生的頭三個月稱為“第四季”。第四季,也就是0-3個月這個階段,通常寶寶很容易發脾氣或者是哭鬧。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們懷念在他們的前三季,也就是在媽媽肚子里的那九個月的感覺。那是什么樣的感覺呢?首先,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聲音,媽媽心跳的聲音,腸胃蠕動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還有媽媽說話的聲音,總之是來自外面的各種豐富的聲音,而且是全天24小時,這就是你的寶寶所聽到的。還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是晃動,不間斷的晃動。在媽媽的子宮,充滿液體的環境里,寶寶一直在晃動著。嘗試感覺一下,就像你躺在一個很大的水床上,對,就是這樣的感覺。無論媽媽是在走路,坐著看電視,或者是睡覺時翻身,肚子里的寶寶1天24小時都在晃動著哦。再有,是被包裹著的感覺。胎兒在媽媽的子宮里是被緊緊地包裹著的,他們總是蜷縮在那里,并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舒展。當然還有其他各種感覺,比如對溫度和濕度的感覺等等。
新生兒,全面接觸新世界
那么現在呢?我們的寶寶降臨到這個世界上。試想一下,周圍的一切對他而言會是多么的不同啊!他完全脫離了液體的環境,周圍不間斷地的聲音也消失了,他不再有被晃動著的感覺,他的身體也不再被束縛,他可以盡情伸展了。可這一切,和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多大的反差啊!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環境,寶寶必須花時間去接觸、去了解、去適應。所以在寶寶初生的幾個月中,新生兒會逐步地調正進食時間、睡眠周期,甚至是體溫。比如在剛出生后的頭兩周,新生的寶寶每天通常需要睡上20小時!然后他的睡覺時間會逐步縮減。這些都是他在努力適應外界環境的表現。
新生兒, 探索家 + 學習家
0-6個月的寶寶,隨著他們一天天地長大,會對學習周圍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新生兒從3周開始,其視覺系統有了深度的認知。 2個月起,就能夠控制眼部肌肉,將視線盯著、并追逐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即追物。當寶寶1個月的時候,如果感到不適,會通過自己發聲來表達。7周的時候,他的手臂和腿部可以同時動作。當寶寶2個月大的時候,他的聽覺系統被逐步喚醒,比如樹上有只小鳥在唱歌,他會嘗試著把頭轉轉向嘎嘎的聲響。 3個月大的時候,如果你把你的手指給到寶寶,他就會用手去緊緊抓住。到了4個月,當你在寶寶身后和他說話的時候,他就會轉過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5個月大的時候,他的體能系統在逐步發育,他會對空間感產生理解,可以用眼睛去目測手和物體之間的距離, 然后通過手眼的協調與配合,用手臂去夠到并且抓住物品。6個月大的時候,寶寶的平衡系統會讓他去嘗試保持上半身的平衡, 他還會把物品放入口中,去感覺物品的溫度,質地和其它屬性。
為了靠近您或是他們想得到的物體,他們會蹣跚爬行;為了和您交流,他們會咿咿呀呀。當看到喜歡的人,他們會抬頭看、露出可愛的笑容、發出聲音或是擺弄一些姿勢,來表現他們的喜悅之情,比如歡快地甩動他們的小手、小腳。這 --- 就是可愛的新生寶寶。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在這段時間內你需要做的是讓你的寶寶感到舒適和安全。這樣寶寶不僅能更好的接觸感知外面的世界,還能與他們所愛的人更好地溝通。他們會成為更好的學習者,而且與你建立起更好的情感聯結。
相關話題
- ·新生兒各階段能力指標200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