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堅持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開班式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1-01-19 18:22:21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當前,國內外環境紛繁復雜,機遇和挑戰之大前所未有。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只有立足自身,真正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云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征,就是內部可循環,以巨大國內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并帶動外循環。暢通經濟循環,重在通過深化改革的辦法不斷清淤除障、固本強基。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這就意味著,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必須集合優勢資源,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有效破解各類“卡脖子”問題,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我國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消費層次不斷升級,需求潛力巨大。要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讓內需更好成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讓擴大內需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應有之義。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而是通過強化開放合作,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系互動。要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托國內強大市場形成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托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商品和資源要素,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在開放合作中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