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心與正義同行 廈門法律援助中心被授予"全國先進集體"稱號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0-09-30 18:20:27
深入貫徹“愛心廈門”建設部署要求,將目光、資源和力量投向最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自去年來,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的優勢和社會擔當,以實際行動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助力化解涉疫矛盾糾紛,做好防控疫情、保障復工復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傳遞“愛心法律援助”的正能量。
“通過法律援助,讓更多的弱勢群體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努力讓群眾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我們將通過不懈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笔蟹稍行闹魅瘟謩Ψ既缡钦f。
今年,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這也是廈門市法律援助中心第三次獲得該榮譽稱號。
愛心+專業 法援人維護正義為民解憂
我市法律援助志愿者共有610名,其中450余名擅長勞動爭議

“真的太謝謝你們,幫我要回了賠償金!”5月21日,市法律援助中心,67歲的四川籍農民工老胡和兒子專程從永泰某工地趕赴至此,為李春雨、邱毅榮兩位援助律師贈送兩面錦旗,連聲道謝,臉上滿是笑容。
把時間倒推到兩年前,2018年5月,老胡拖著蹣跚腳步來到市法律援救中心求助時,他愁容滿面。老胡是某公司工人,2017年8月1日,他在工地受傷。盡管他的工傷等級被確認為傷殘十級,但他所在的公司不僅對老胡的傷情不聞不問,更是沒拿出一分錢救急。
了解情況后,中心工作人員立即受理、指派援助律師。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援助律師一次次耐心安撫老胡,和公司律師、公司負責人協商,以專業的業務素質、盡職盡責的服務態度,陪老胡走完訴訟全過程,最終為他拿到約12.9萬元賠償款。
“老胡所在的公司老板曾質問我們,‘錢討到了,你們律師又拿不到,來這干嘛?’”邱毅榮律師說起當時陪同老胡找公司協商時的場景,仍感到義憤填膺,“我回應,‘我們法援人不圖名利,只圖讓求助群眾感受到愛心、熱心和真心,讓他們體會到法律的溫度,感受到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和尊嚴。’”
當事人一臉落寞走進門,最后帶著笑容出門,在市法律援助中心22年的歷程中,這樣的場景一遍遍上演。每一個畫面,都保留著受援人對廈門市法援工作的認可。
老胡送來的兩面錦旗上,一面寫著“維護正義,為民解憂”,另一面寫著“維護民工正義,捍衛法律尊嚴”,都是法援人所為之奮斗的目標。“弱者必援、貧者必幫、殘者必助”,是多年來我市各法律援助中心認真履行的服務承諾。
610名,這是目前我市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師的總數。其中,擅長勞動爭議類律師共有450余名。
22年來,從創立之初僅有的5名法律援助律師,發展到一支以市、區兩級法律援助中心為主導,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為主體,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師為補充的法律援助隊伍。這支富有愛心、專業素質過硬的法律援助律師隊伍為困難群眾依法維權提供了可靠保障,也極大地推動了廈門法律援助事業的創新和發展。
“很多法援律師心中都有團火,面對弱勢群體的需要,他們盡己所能,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讓這些弱勢群體感受到了法律‘獲得感’。這充分展現了法援律師的俠骨柔情。”林劍芳說。
愛心援助 不斷增強便民服務力度
12348法律咨詢熱線平臺疫情防控期間24小時服務


日前,某單位的51名員工因改制問題需被解雇,愁容滿面地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他們問,補償能要到嗎?怎樣才算合理?中心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立即為他們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指派援助律師。在律師幫助下,大部分員工已和單位談妥補償方案。
疫情防控不防愛,隔離病毒不隔心。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復工復產的工作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增強便民服務力度,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今,依托116個法律援助站和各村居聯絡員,一張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已在廈門建成,形成“島外一小時、島內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確保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全方位、零距離、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對因疫情導致的勞動報酬支付、勞動關系解除、工傷賠償、房屋租賃等糾紛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對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軍人、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狀況。
針對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一律開通“綠色通道”,推行優先審查、優先受理、優先指派“三優先”服務,并進行動態監督管理,保障法律援助案件優質、高效辦理。
“點援制”服務,讓受援人可以像在醫院掛專家門診號一樣,自主選擇滿意的律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不必再被動接受指派,可通過點援機,根據援助律師的執業年限、辦案經歷等條件選擇,以滿足差異化法律需求。
對于路途遙遠、辦理期限緊的申請人,可按照規定及案件具體情況實行“容缺后補”制度和經濟困難證明“承諾制”,保障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及時得到維護。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伴隨著線上線下服務平臺的逐步完善,群眾的好評率和滿意度也不斷提升。
12348法律咨詢熱線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推行24小時不間斷服務,及時回應群眾的法律問題,協助解決因疫情防控遇到的困難。此外,還依托省法律援助信息化服務平臺開發“廈門法律援助援務通”小程序,實現移動端的線上咨詢、申請以及監督管理等功能。
上門送法 主動服務困難群眾
進社區村居公園等答疑解惑,近距離提供法律服務


不止于“坐等求援”,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主動“上門送法”,走進社區、村居、車站、公園等區域,現場解答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既讓群眾獲得“零距離”法律服務,也提高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意識。
5月29日,市法律援助中心黨支部扶貧慰問小組來到同安區云埔村開展扶貧慰問,了解困難群眾實際法律需求。在摸排中,得知部分村民在進城打工時還有一些工錢沒要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立即給其進行現場指導和幫助,引導村民依法維權。
結合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扶貧奔小康”工作要求,市法律援助中心積極參與幫貧扶困,深入摸排脫貧不穩定戶、貧困邊緣戶等基本信息和法律援助訴求,主動為低保人員、五保戶、重度殘疾人、農村特困戶等幫扶對象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各區法律援助中心也多措并舉,廣泛傳遞“愛心法律援助”正能量——
同安區法律援助中心根據轄區地域廣、山區多、群眾交通不便的特點,推出法律援助流動工作站,進工廠、進社區,主動靠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法律援助。
對于不方便現場辦理法律援助手續的受援人,思明區法律援助中心積極采取主動上門服務的方式,真正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得到受援者的認可與感謝。
湖里區法律援助中心在高新技術園區設立了法律咨詢窗口,在疫情期間向轄區內企業大力推廣法律咨詢電話,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集美區法律援助中心注重做好前期疏導工作,對勞動者通過現場、電話或網絡等途徑的咨詢做好咨詢解答。43名法律援助律師志愿者報名加入志愿服務團隊,在疫情防控期間,從上午9點到晚上9點,為轄區群眾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海滄區法律援助中心組織工作人員、值班律師在疫情防控期間認真學習、弄懂弄通政策法規,以此有效應對疫情突發引起的勞動爭議案件增加。
翔安區法律援助中心提供24小時法律服務,助力復工復產……
多年來,市法律援助中心緊抓宣傳,利用微信公眾號、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進行宣傳,多形式、多渠道擴大法律援助宣傳面。
展望未來,市法律援助中心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困難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同時,也將繼續加強法律援助案件質量管理,提升律師辦案質量,提升受援人滿意度。用愛心,也用專業,幫助更多的困難群眾運用法律援助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共享法治的獲得感。
走進新時代,加強社會基層治理創新,注重服務民生,抓好法律援助工作尤為重要。以愛心守護初心,市法律援助中心一如既往積極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不斷提高法律服務品質,實現“應援盡援、應援必援”,為困難群眾撐腰,讓公平正義破浪前行。
?
相關話題
- ·讓愛心與正義同行 廈門法律援助中心被授予"全國先進集體"稱號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