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廈門”建設綜述:以愛筑城 守護人民群眾幸福夢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0-09-16 18:17:59
建設“愛心廈門”,是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實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精神高度與人文溫度的民心工程。“愛心廈門”建設半年來,廈門市大力弘揚仁愛奉獻精神,發動全市人民參與社會治理,主動服務社會,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用愛心行動為深化文明創建賦能加力,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標刻城市文明新高度。
全城獻愛
以空前力度建愛心之城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愛心大行動。去年12月26日,“愛心廈門”建設動員大會召開,提出城市的發展需要精神的力量,社會的和諧離不開愛心的潤澤,將“愛心廈門”建設作為城市長遠發展的一部分,動員全社會奉獻愛心、關愛他人,以愛筑城。
長久以來,廈門的城市文明與文化底蘊,涵養了這方水土上熱情友善、守望相助的人民。“愛心廈門”建設的啟動,是民心所向,是順勢而為。它濃縮著一座城市愛民至深,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的民本思想,是落實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精神高度與人文溫度的民心工程,為這座城市的向善之路標明了新的方向。
全市自上而下迅速掀起愛心熱潮。廈門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愛心廈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事機構“愛心辦”,制定“愛心廈門”建設工作綱要及實施細則,16家主體責任單位發揮引領作用,帶動社會力量全面推進各項愛心工作。同時,隨著“愛心廈門”建設愛心領域的不斷拓展,將市民宗局、市醫保局、市總工會等10個部門單位納入“愛心廈門”建設主體責任單位,引導宗教界、社會團體、組織機構等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和資源,立足自身特點優勢,縱深推進“愛心廈門”建設。
“愛心廈門”建設將目光投向最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實施愛心助殘、愛心敬老、愛心濟困、愛心扶幼、關愛特殊崗位工人“五大行動”,匯聚資源,精準發力,傾情傾力為他們辦實事、解難題,并著力創新載體、完善機制,推動愛心行動細水長流、人人樂為,成為廈門人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半年來,各級各部門用心推動愛心結對、愛心捐獻、愛心志愿服務、愛心文化“四大機制”建設,探索制定《愛心廈門建設先進典型褒揚辦法》等激勵措施,嘉許社會好人,鼓勵向善向上。動起來的不僅有各級政府部門,還有生活在這里的一位位平凡百姓。廈門市動員全城獻愛,“愛心廈門”建設形成了群眾支持的雙向互動和良性循環。
將愛心資源和力量
投向最急需人群
7月10日下午,湖里街道“愛心屋”內,莊樹德一邊整理貨架,一邊自豪地告訴記者:“開業以來,我們這座‘愛心屋’的營業額已經超過22萬元。”
莊樹德是首批在“愛心屋”就業的殘疾人之一。他的左眼在2000年受傷失明,今年,“愛心屋”的出現改變了他以往難找工作的處境。在這里,他學會銷售技能,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每天來上班,靠自己的努力把商品售賣出去,是我最開心的事。”他說。
目前,全市共有41家“愛心屋”投入運營,為殘疾人提供120多個就業崗位,建立了“市區共管、以區為主,殘聯主管、區級主責,不同模式、務求實效”的管理體制,切實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實現自立自強。同時,“愛心屋”成為社會各界奉獻愛心的重要場所,帶來愛心匯聚效應。湖里街道“愛心屋”開業后,有愛心企業捐贈物資,還提供最低價的進貨渠道;附近的企事業單位和居民,購物時優先選擇“愛心屋”;社區志愿者也主動來幫忙,打掃衛生、搬運貨物。莊樹德說:“這些實實在在的關懷,讓我們很有幸福感。”
半年來,“愛心廈門”建設把大愛變成“小事”,一樁樁落在實處。從老、弱、病、殘、幼,到環衛工人等特殊崗位人群,社會各界將弱勢群體的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斷補齊民生短板。
殘聯部門牽頭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建立起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工作制度,為殘疾人融入社會康復、學習、就業創造外在條件;衛健部門積極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在實施老年幸福安康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醫療費用救助等基礎上,進一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權益;民政部門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和“三個聚焦”的要求,制定了《廈門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辦法》,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共青團組織打造了5個青少年權益中心,今年結合疫情防控、安全自護、禁毒、中高考減壓等,開展了心理援助及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上百場,關心關愛青少年成長;市政園林部門正在推動環衛公寓建設,以緩解老城區環衛工人住房困難問題;司法部門大力實施“愛心法律援助”,解決群眾的法律難題……這一項項具體工作,將愛心資源和力量投向了社會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領域,溫暖了城市每個角落。
大愛無言,卻始終在默默守護。7月15日上午,廈門3名重特大罕見病患兒家屬與市愛心辦,愛心藥企賽諾菲公司、鷺燕醫藥公司,市兒童醫院、廈門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等簽約,獲得集藥物、救治和資金的綜合救助。市民牽掛的戈謝病患兒小軒寶(化名)就獲得了綜合救助。
小軒寶在3歲時被確診患上罕見病,治療須終身注射一種特效藥“思而贊”,費用十分高昂。去年,走投無路的小軒寶父母曾在媒體上發出求助,引起全城市民愛心大接力。今年,這一接力棒交到了新的愛心力量手中。市愛心辦、市醫保部門協調各愛心單位、企業,構建起“醫療保障+慈善捐贈”的重特大罕見病幫扶新渠道,創新了“患者承擔一部分、藥企讓利一部分、社會共捐一部分”的“1+N”模式,為身患重特大罕見病,因為昂貴的治療費而面臨救治困難的患兒提供幫助。在全市愛心資源的參與下,傾情傾力開展患兒救助工作,多方對接藥企、藥店、醫院等機構,為患兒的購藥、治療打通“綠色通道”。小軒寶等3位患兒成為首批受助者,重燃生命的希望。
在市民心中燃起
崇德向善的火光
如星火燎原一般,“愛心廈門”建設投下的一顆火種,正在城市各個角落,在市民的心中燃起崇德向善的火光。
7月9日,午后烈日炎炎,環衛工蘇麗娜走進西浦路上的“馬路天使愛心驛站”,倒了杯水一飲而盡,“真解渴,有了愛心驛站,我們喝水歇腳都方便多了。”夏天,對環衛工人來說是最辛苦的。過去,蘇麗娜工間休息時就在路邊找個陰涼處坐下,水喝完了,也只好找相熟的店家再裝。如今,在廈門街頭,已建成507個環衛工人愛心驛站,可滿足89%一線環衛工人的工間休息需求,基本實現每一公里半徑范圍內覆蓋1個環衛驛站,輻射范圍和功能服務位居全國前列。
“愛心驛站”里有桌椅、空調、飲水機、微波爐、藥箱,有的甚至還配備了沐浴間,一切都盡量還原家的便利與舒適,讓環衛工人可以自在地休息。這些驛站,除了單獨建設和利用清潔樓改建外,許多是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銀行等利用沿街場所主動設立的。市交通運輸部門已建成117個“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8月底前280個驛站將全部掛牌使用,建成的驛站向一線養護工人、公交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等戶外崗位工人共享開放,讓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地方歇歇腳。真情禮遇平凡普通的城市建設者,“愛心廈門”建設為人們帶來最真實的感動,最切身的感染。
當愛心意識深入人心,弱有眾扶在廈門成為全社會的普遍行動。目前,全市有7678名黨員干部和3899個黨支部與困難群眾愛心結對,不走過場,真正把困難群眾當自家親戚,想他們所難,急他們所急,為他們紓困解難。同時,建立動態跟蹤調整機制,摸清困難戶底數,設置愛心聯系卡,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確保精準幫扶、有效幫扶。
今年1月,市政集團下屬環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振南第一次來到幫扶對象林妍(化名)家中,他發現林妍家沒有熱水器,也沒裝抽油煙機。了解到這個家庭的窘迫情況后,他當即掏出手機下單,兩天后新的電器就送到了。林妍家的衛生間也在他的建議和幫助下安裝了一個扶手,避免老人滑倒,這份愛心和細心溫暖了林妍一家人的心。
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刑事偵查大隊三級高級警長李德潤與一名困難老人結對后,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助更多人,又主動與同住東坪社區的困難群眾白捷(化名)結對,提出要資助白捷讀初中的大女兒直到大學畢業。第一次上門,他就為女孩送去助學款,叮囑她學習和生活上有煩惱就說出來,打消了女孩想要輟學的念頭。這讓白捷萬分感動:“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謝謝李警官幫助和鼓勵我們。”
今年以來,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市12家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發起公開募捐,共收到社會各界捐贈資金9553.97萬元、物資價值6378.43萬元。為愛心事業共襄盛舉,由市“愛心廈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在市慈善總會的“愛心廈門專項基金”,也累計收到黨員干部、廣大市民的愛心捐款1898.03萬元,這筆善款將發揮政府職能之外的補充作用,為更多困難群眾雪中送炭。
還有許多市民選擇做志愿者來奉獻愛心。全市現有73萬多名注冊志愿者,僅疫情期間,就有4000多支志愿服務隊主動靠前服務,為轄區內醫學觀察人員、居家隔離人員及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眾提供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普及、代購代送生活及防護用品、測量體溫、穩定情緒、心理疏導等服務,以愛心服務助力廈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當前,廈門正在白鷺洲西公園籌建“愛心公園”,廣大市民積極響應征集令,為“愛心公園”的建設集思廣益。有人認為,要設計一些溫馨的“愛心雕塑”,與市民產生更多互動;有人建議,可以在公園內設置愛心窗口,促進弱勢群體就業……共征集“愛心公園”“愛心雕塑”創意點子300多條,“愛心雕塑”意向、作品49件;參與對象既有82歲老人,也有小學生,既有來自上海、山東等地的外省人士,也有來自英國的自薦者,創意征集的過程也成為宣傳“愛心廈門”的過程。經評選,確定5個“金點子”、23個“好點子”。
見證兩岸愛心傳遞、去年底正式退役的“宏和號”采血車,也在各方建議下,即將改造成固定采血屋,續寫善行義舉。這輛由愛心臺商林姵蓁女士捐贈,也是大陸首輛以臺胞個人名義捐贈的采血車,在過去十年穿行于廈門播撒愛心,吸引7萬多人次無償獻血1770萬毫升,救助近4萬人。這些行動凝聚著廈門人的共同心愿:讓愛心不斷傳承弘揚,在廈門上空恒久激蕩!
相關話題
- ·“愛心廈門”建設綜述:以愛筑城 守護人民群眾幸福夢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