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痛等于“生長痛”?惡性腫瘤需警惕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0-04-10 10:26:39
? 7歲的球球一到晚上就喊膝蓋疼,焦急的媽媽趕緊到網上查找了許多資料,發現寶媽們都說是“生長痛”,于是便不當回事了。誰曾想,沒過多久,在給球球洗澡時發現球球的大腿上長了一個包,于是急忙帶到廈門市兒童醫院就診。小兒骨科裴新紅主任接診,拍片后發現球球大腿的骨頭已經被“吃了”一個洞,結合相關檢查,考慮“骨肉瘤”。目前球球已經在廈門市兒童醫院接受了手術活檢,病理確診為“骨肉瘤”,并在化療中。
廈門市兒童醫院小兒骨科裴新紅主任介紹:雖然孩子下肢夜間痛更多見于“生長痛”,但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比如“慢性炎癥、骨樣骨瘤、骨肉瘤、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等在早期都有可能只是表現出單純的夜間疼痛,因此一旦小朋友出現反復的夜間痛,都建議至專業醫療機構就診。雖然兒童惡性骨腫瘤并不多見,但其惡性度高,病死率和致殘率也很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應該引起警惕和重視。早期的惡性骨腫瘤可能會有以下幾點預警信號:第一,剛開始疼痛時間短且程度輕偶發,慢慢的疼痛時間逐漸加長,甚至出現持續性疼痛不能自然緩解,疼痛的程度逐漸加重;第二,日常活動由剛開始的不受影響到后來的行走跛行、肢體活動障礙;第三,肢體出現包塊或腫脹的表現;第四,小朋友出現容易疲乏、無力、胃口差等全身癥狀。
當然,裴主任也提醒各位家長,并不是所有的惡性骨腫瘤在早期都會有這些表現,由于腫瘤早期的不典型性,使得許多家長容易出現疏忽。對于惡性骨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良好治療結局的關鍵。
疫情當前,當仁不讓,孩子患惡性腫瘤,無需再跑“北上廣”
疫情當前,廈門市兒童醫院小兒骨科接到了來自多位腫瘤患兒家長的“求助”,要求來院繼續按程序化療。這部分小朋友是先前被診斷了惡性骨腫瘤,由于各種原因選擇前往北京上海等地接受化療。隨著春節期間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現,跨省人員流動需要嚴格遵循隔離2周的要求,導致這些患兒的治療被迫中斷,這必然會影響到小朋友的治療效果,而且頻繁的流動,也增加了家長及孩子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2019年底,廈門市兒童醫院開始開展兒童惡性實體瘤的手術與規范化化療,包括普外科常見的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生殖細胞腫瘤、橫紋肌肉瘤等。同時在裴新紅主任的牽頭下,小兒骨科也相繼開展了惡性骨腫瘤的活檢及根治手術,并借鑒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及最新版兒童骨腫瘤化療方案,開始對惡性骨腫瘤患兒進行規范化化療。因此,疫情期間廈門市兒童醫院小兒骨科醫師們仔細地了解各位急需化療患兒的病情及既往的化療經過,為他們制定了下一步詳細的診療方案,讓患兒在廈門也能接受到高標準的治療各種惡性實體瘤的手術與術后規范化化療。避免患兒及家長背井離鄉、被迫前往異地接受治療,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廈門市兒童醫院依托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強大的學科優勢,提升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水平,多學科上海專家每月定期來廈坐診,組織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指導教學和科研等工作,讓廈門及周邊地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內頂級專家的診療服務。
相關話題
- ·夜間痛等于“生長痛”?惡性腫瘤需警惕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