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生態高顏值繪就最美畫卷
來源:東南網 發布時間:2019-11-01 16:48:55
新聞回放?
2014年11月1日至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調研時表示,“福建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對八閩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
習近平指出,福建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人力資源方面獨具優勢,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機遇,著力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要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跨越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共進。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15年來取得的成績,深刻指明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方向。
武平林改的持續探索、深化,再次吸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2018年1月15日,中央辦公廳向福建省委辦公廳轉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捷文村群眾來信的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繼續埋頭苦干,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好林下經濟、鄉村旅游,把村莊建設得更加美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9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快老區蘇區發展,要有長遠眼光,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生態高顏值繪就最美畫卷?
東南網10月31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洪東妹)
地處九龍江出??诘凝埡J新〗坍屪遴l,近年來拆遷白塘灣海邊79家養殖場,恢復了海岸線的蔚藍。王毅 攝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年國慶節期間,德化縣桂陽鄉涌溪村銀瓶湖水利風景區,秀麗的風光引來許多游客。今年新晉“中國天然氧吧”縣市,讓德化更添魅力,當地森林休閑游十分火爆。
在明溪縣夏陽鄉旦上村,豐富的野生鳥類資源吸引來了國內外大批觀鳥者。
福州大腹山上竹林搖曳,原生態休閑步道成了市民周末好去處。
……
山林披翠,天藍水碧——全國“最綠”的省份,生態高顏值,是八閩大地的鮮明特征和金字招牌。
森林覆蓋率66.80%,森林面積1.21億畝,森林蓄積量7.29億立方米——最新公布的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40年冠居全國,并提前實現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雙增”目標。
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一派蔥蘢,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常年保持全優。中國工程院今年發布的全國生態文明指數,福建排名第一。
車行長汀,滿目青山綠水,絲毫不見往日的瘡痍。長汀縣河田鎮蘆竹村,近2萬只河田雞在266畝山林間悠閑地踱步。養雞大戶藍秀說,在林間散養長大的河田雞,肉質緊實多汁,售價高,去年她的雞場純收入超100萬元,還帶動周邊20個貧困戶戶均增收近5000元。
長汀曾經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習近平同志先后兩次對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建設作出重要批示,提出“進則全勝”的更高要求,從此開啟了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篇章。2012年至2017年,長汀縣完成造林綠化面積共計30.97萬畝。目前長汀縣森林覆蓋率達79.8%,成為全省最綠縣份之一。
守住生態底色,既保持了綠水青山,又收獲了金山銀山。
武平縣城廂鎮云礤村曾是全縣最窮的山村之一,如今,這個小村莊密集分布著32個森林人家,從業人員近350人,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作為習近平同志親手抓起、親自主導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發源地,武平被譽為“全國林改第一縣”。隨著林改的持續深化,武平的山更綠了,林更密了,生態環境更美了,并相繼收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等綠色名片。2016—2018年,武平連續三年被評為福建經濟發展十佳縣。
閩山蒼蒼,閩水泱泱。發源于戴云山脈的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哺育著興化平原,但她時而溫柔時而狂野,讓人歡喜讓人憂。
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親自擘畫、全過程推進的治水典范。如今,作為全國首條全流域系統治理河流,木蘭溪煥發出迷人的風姿,2018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不但被評為“全國最美家鄉河”,還助力莆田通過了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行政驗收。
我省河流水系縱橫密布,治理難度大。福州治水掀起多輪“戰役”,特別是兩年多來,拆違、建路、種樹、亮燈、造景,多部門通力協作,數千人奮力攻堅,終于消除了43條內河的黑臭水體。目前,全市建成綠道406公里、串珠公園168個,整個內河水系成為遍布城市的全新生態空間。
不論是莆田“荔林水鄉”、福州“閩都水城”,還是漳州“五湖四海”、南平“水美城市”、泉州“清新水域”,各地展開了一幅幅生動的水美城鄉畫卷。
把綠色鋪滿海岳山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我們讓每一座青山、每一條河流都煥發生機活力,都繪滿詩情畫意。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我們將繼續前行,交出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綠色答卷。
接力林改再出發?
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賴志昌 通訊員 王發祥 邱曉麗?
在武平桃溪鎮茶山騎行。羅曉軍 攝
金秋時節,走進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綠色依舊深沉,寬闊筆直的村道旁,一棟棟嶄新的房屋錯落有致。這個被譽為“全國林改策源地”的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綠意無邊的林下,捷文村村民李廣軍家承包的一片山林里,一朵朵紅褐色的靈芝撐開了小傘。
“這里生態好,非常適合種靈芝,每畝純收益1萬多?!痹诶顝V軍的帶領下,村民紛紛跟著種植仿野生靈芝。
武平有林地324萬畝,其中商品林240多萬畝。林改后,林農手握林權證,如何變現再投產?2013年武平縣創新成立林權收儲擔保中心,徹底解決了林權融資的問題。
“沉睡森林”搖身變成了“綠色銀行”,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緊接著,武平又在全國率先推出針對林農的普惠金融產品“惠林卡”,免評估、免擔保,收費更低,期限更長。
小小惠林卡,讓李廣軍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去年,由他帶頭,果蔬專業合作社的4名林農通過申請惠林卡貸款,投入近百萬元建立“興林靈芝基地”,種植了100多畝仿野生靈芝。
種植草珊瑚、養象洞雞、養石蛙,搞采摘,辦農家樂……如今捷文林下經濟風生水起,鄉村旅游也越發火熱。
“希望大家埋頭苦干,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好林下經濟、鄉村旅游,把村莊建設得更加美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边@是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捷文村民來信的指示。這段飽蘸深情的話語,被捷文村村民精心裝裱成展板,放在了村會議室里。
捷文村村民把總書記關懷轉化為致富奔小康的強大動力,積極投身鄉村振興行動。去年,捷文村被確定為武平縣鄉村振興縣級示范點。今年6月,武平正式退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由捷文出發,林改讓武平這個千年古邑發生巨變。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接力林改再出發,武平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木蘭溪治理,不只是防洪?
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木蘭溪左岸綠道,成為人們休閑健身好去處。 ?陳信云 攝
不久前,莆田市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演出。作為第二篇章開場的音樂小品劇《木蘭謠》,圍繞木蘭溪治理的20年歷程,講述陳曉英、林正義兩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
20年前,習近平同志親自主導擘畫,并推動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2011年,隨著木蘭溪兩岸防洪堤閉合、洪水歸槽,莆田徹底結束了“全省唯一一座洪水不設防的設區市”歷史。自那以后,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在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重要理念的指引下,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把木蘭溪打造成全國首條全流域系統治理水系。
木蘭溪治理之難,首先難在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和客觀環境。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態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也要實現綜合治理。
2012年12月,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總面積18025公頃。仙游縣地處木蘭溪上游,2017年生態林管護機制改革后,在自然保護區聘用護林員,同時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加強保護區建設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
如何把生態效益變成廣大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在整合山水自然優勢和人文景觀資源的基礎上,莆田逐步構建起“沿江、沿河、環湖、達山、通公園”的慢行廊道和景觀休閑性慢行網絡體系,現完成東圳綠道、延壽綠道、木蘭溪左岸綠道等100多條綠道建設。
木蘭溪左岸綠道總長10公里,綠道上鋪設仿宋燒結磚,內河排澇閘采用傳統建筑風格,整體格調一致。“每天傍晚,周邊群眾就來散步、慢跑、騎車,享受休閑時光。”城廂區霞林街道嶼下村村民林麗華說。
生態綠心是莆田重要的生態景觀核心,莆田市規劃打造65平方公里城市綠心,其內部溪流、農田交錯,荔林密布,具有濃郁的荔林水鄉特色。?
今年年初,莆田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實施“六大體系、十八項工程”,包括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等體系,以及防洪排澇、飲水安全、綜合治水、湖泊提升、文脈保護等工程。
蘭水澹澹,碧草萋萋。木蘭溪治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莆田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添動力。
讓生態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
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長汀河田鎮萬畝優質稻示范建設區 劉艷暉 攝
“這1000多畝晚稻再過一個來月就能收割了,今年谷價還不錯,田里的這些都被預訂光咯?!钡咎锏闹魅?,遠豐優質稻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傅木清滿臉笑容地說。
這片稻田所在的河田鎮,曾是長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斑^去田里種的不夠吃?!备的厩寤貞洠菚r山上水土流失嚴重,導致田地十分缺水,村民時常為搶水而吵架,大部分耕田只能種地瓜。
“用綠色趕跑貧窮!”本世紀初,在習近平同志親自關心下,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為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2011年以來,習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推動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邁向攻堅決勝階段。
變化在田里,根子在山上。傅木清說,這些年,山綠了,水多了,自家流轉的水稻種植面積擴至3000多畝,帶動合作社成員種糧超過6000畝。今年合作社年產優質稻2000多噸,產值上千萬元。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初步勝利,但如何把“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優勢、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新的目標。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苯衲?月,省委下發《長汀縣推進水土流失精準治理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到2020年,長汀要實現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萬畝以上,水土流失率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地區生產總值達270億元以上,平均增長9%,實現GDP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基于此,從今年開始,長汀將在兩年內投入5.72億元實施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三大工程”21個項目。截至9月底,長汀今年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48萬畝,提前完成了龍巖市下達的年治理14萬畝的目標任務。
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清晰,荒山披綠回饋長汀。去年12月,長汀成為福建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首批實現脫貧摘帽的縣之一。今年,長汀成功入選國家第四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截至7月,長汀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70萬畝,參與農戶2.15萬戶,實現產值18.27億元。
相關話題
-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生態高顏值繪就最美畫卷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