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中國引領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8-11-23 10:51:44

11月18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題為《把握時代機遇 共謀亞太繁榮》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題:十字路口的中國引領
新華社記者鄭漢根
當今世界,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
面對這些時代命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洞察時勢,順應大勢,給出了明確的中國方案。在萬眾矚目的亞太經合組織舞臺上,中國主張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胸懷和擔當。

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并發表題為《同舟共濟創造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這是習近平步入會場。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共商共建,共創世界經濟美好未來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7日至18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并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立足亞太和世界經濟大局,回顧二戰慘痛歷史教訓,總結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經驗,提出應堅持的“開放、發展、包容、創新、規則”等五大“導向”。
無論是區域合作,還是國際合作,這五大“導向”無疑是應對共同挑戰、實現互利共贏的正確路徑,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愿望。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暗涌等突出問題,面對全球發展不均、新科技革命浪潮沖擊等系列挑戰,這五項主張為系統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提出了明確方案,贏得國際輿論廣泛認同和好評。
太平洋島國論壇貿易與投資專員署駐華貿易專員戴維·莫里斯認為:“開放與合作是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道路,建立伙伴關系永遠都勝過對抗。”澳大利亞亞太經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魯·麥金泰爾表示,亞太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是包容性的,必須尊重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模式的多樣性。
在APEC會議期間,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的勢頭遭到與會領導人廣泛抨擊。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和重建關稅壁壘相比,我們更可能在談判桌前找到解決所謂不公平貿易的辦法”。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認為,只有在世貿組織透明規則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使其成為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而不是一個保護主義的狹隘體系。
對于當前世界面臨的治理赤字,中國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尼克·芮登對習主席關于多邊主義的論述印象深刻,并認為“各國需要在多邊主義框架下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認為“中國主張的全球化理念能讓世界各國人民獲益”。他認為,在應對人類發展面對的共同難題時,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對抗,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體現了這種合作精神。

這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拍攝的APEC大廈(11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相關話題
- ·十字路口的中國引領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