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踐行十九大精神,剪紙藝術進學校進社區活動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17-12-11 17:48:42
作為古老而年輕的非遺文化,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認同和喜愛。家住廈門市思明區檳榔社區的王守萍、安海燕母女,祖籍山西省陽泉市,入籍廈門居住已經十幾個年頭,是山西民間剪紙藝術第四代、第五代傳人,雙雙被評為山西省“民間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杰出傳承人”稱號。
山西民間剪紙藝術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傳人(左起第二、三、四位)
?
母女二人均自幼學藝,深受家傳技藝的影響和熏陶,在忠實于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堅持推陳出新,融入現代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同時也積極開展剪紙文化的宣傳推廣。
?
母女二人部分作品展示
?
12月10日上午,王守萍、安海燕老師聯合檳榔社區、檳郎小學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非遺文化進學校”系列活動。現場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剪紙作品,剪紙大師妙趣橫生的講解與教學,讓社區居民、在校學生在耳濡目染和動手實踐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
?
?
孩子們在認真聽安海燕老師講解剪紙藝術的淵源和技巧
?
孩子們開始自己動手剪紙啦
?
王守萍老師教孩子們剪紙技巧
?
超認真在剪紙的孩子們
?
孩子們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
對于此次活動,社區、學校領導和王守萍、安海燕老師都表示,學校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一個最關鍵的啟蒙地,社區是最基層的組織細胞,讓剪紙走進校園、走入社區,正是傳承中華藝術瑰寶,提高中國文化自信,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生動體現。
?
剪紙藝術進社區
?
居民們體驗剪紙藝術
?
?
另據了解,12月17日起在廈門美術館將舉辦“心靈與剪刀的對話—王守萍、安海燕剪紙藝術展”將有更多兩位老師的優秀剪紙作品呈現給市民,其中包括曾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香港等地參展的大型剪紙長卷《清明上河圖》、《百牛圖》。
?
相關話題
- ·非遺踐行十九大精神,剪紙藝術進學校進社區活動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