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城隍”文化國際論壇在廈大召開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16-12-23 22:30:07
? ? ? ?導語:2016年12月20日—23日在廈門大學分別召開了廈金“城隍”文化國際論壇、廈門曾子書院成立暨曾子文化國際論壇、兩岸吳英“臺灣公”研究工作坊。
廈門、金門都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首仕同安”親身串門的風水寶地,有著幾乎同樣的文化歷史,兩岸交流中的“門對門”在當代更蘊含豐富而又特殊的國際視點及海峽名片。廈門金門“彈丸之地”的12個城隍廟無疑是兩岸“傳統與現代”的一個文化典型,融結著諸多官方及民生文化線索,城隍論壇將以此為原點重點探討“廈金城隍”的在地文化系統及相關域外分爐、分靈、分香,亦包括中華文化范疇的域外典型城隍文化個案,從“實證、衍變、共脈”的世界華人民間信仰視角加以整理,將由廈門大學出版社首次以“廈金”為視窗結集出版、公開發行。
廈門曾子書院是由廈門市民政局等單位于2016年正式批復成立的以兩岸“傳統中國”研究為重點的文化交流及研究機構,已于2016年7月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首屆曾子文化國際論壇,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東南亞近百人參加了會議,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廣泛相應,該書院在廈門市文聯、廈門市民宗局等單位的指導下將一如既往地不斷開展兩岸“國學精粹”之交流。
?
吳英將軍是兩岸民間曾被奉為“城隍神”的偉大歷史人物。是清康熙年間平復寶島、平夷西南、統轄海峽的皇帝御賜“威略將軍”、“做萬人敵”,在臺灣、澎湖、廈門、金門、晉江、莆田、浙江、四川等地留下豐富的文化遺存,被閩臺信眾奉為“臺灣公”,但海峽兩岸至今沒有在更高層面上認真突出這一中華文化史上“難得一筆”,兩岸吳英“臺灣公”研究工作坊就是繼2015年“兩岸吳英文化”大型國際論壇(廈門大學)的再續。
本著“就事論事、民間橋接、節約辦會”的原則,該三項文化研究、交流活動將“合署”進行,于2016年12月20日~23日在廈門大學召開。
?
論壇主辦方及顧問:廈門城隍廟、廈門曾子書院、臺灣吳耀旭先生(吳英后裔)、菲律賓吳建民先生(吳英后裔)、大陸吳國榮先生(廈門吳氏宗親會會長)
論壇協辦單位:廈門市社科聯、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民俗學會、大觀書院、海峽蕉庵琴箏院、海峽同一文化研究院(籌備處)
學術顧問:新加坡楊松年教授(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團主席);臺灣謝正一、陳隆昊教授(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主席團);中國社會科學院曾少聰教授、北京大學龔鵬程教授;廈門大學陳育倫、劉家軍教授
論壇特邀學者代表:新加坡楊松年教授(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團主席);臺灣謝正一、陳隆昊教授(世界華人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主席團);北京大學龔鵬程教授(國務院國學顧問);北京市委臺辦王正智研究員;上海音樂學院龔一教授(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古琴大師)、北京大學李明彬教授(中俄傳統文化學專家、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曾少聰教授(海外華人研究中心秘書長、新疆歷史文化研究室主任);復旦大學劉釗教授(出土文獻及古文字專家、長江學者);廈門大學焦金海教授(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古琴大師);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歷史學家、國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廈門大學張銘清教授(傳播學專家、原“海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劉國深教授(兩岸資深研究學者、臺研院院長);廈門大學陳育倫教授(民俗學家、省民俗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郭志超教授(人類學家)、廈門大學石奕龍教授(人類學家)、廈門大學彭兆榮教授(人類學家)、廈門大學劉家軍教授(古琴學學者、民族學博士后、北京市委臺辦臺灣宗教及民間信仰學術顧問)
學術常務負責:廈門大學劉家軍博士
廟宇支持:釋果華(廈門大觀院、泉州云蓋寺、南安碧云巖禪寺住持)
相關話題
- ·廈金“城隍”文化國際論壇在廈大召開2016-12-23